寒露,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每年在公历10月7日到9日之间交节。这个节气的斗指辛,太阳到达黄经195°。寒露是深秋的象征,也是干支历戌月的开始。
进入寒露后,气候常常有明显的变化。冷空气不时南下,使得昼夜温差加大,空气干燥,秋燥显著。这个时期,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在冷高压的控制下,雨季结束。在白天,气温较为温暖,而在夜晚则凉爽宜人。这种气候特点使得寒露时节南方的秋意愈加浓厚,气候清爽、风凉,雨水稀少,干燥明显;而北方广大地区则已经呈现出冬天的景象。
赏红叶
在寒露时节,赏枫叶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尤为盛行。这个季节里,红叶的颜色比春天的花朵还要鲜艳,因此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说法。欣赏红叶的“赏”字,不仅仅是坐在窗台上或走在街道上看看叶子就算了,而是需要身临其境,深入森林中才能真正品味其妙。
在北方地区,特别是黄河以北的地区,寒露时节是观赏红叶的最佳时期。北京地区的红叶观赏期从10月中旬到11月上旬,其中最佳时期是10月15日至30日。香山是中国国内最具口碑的赏红叶地点之一,人们一提到红叶就会不自觉地想到它。寒露时节到香山赏红叶,早已成为北京市民的传统习惯与秋季出游的重头戏。
讲养生,吃芝麻
寒露时节,天气逐渐转寒,根据中医的养生理论,此时应注重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因此,民间有着“寒露吃芝麻”的习俗。芝麻在中医药学专著中享有很高的评价,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此外,谚语中提到:“芝麻绿豆糕,吃了不长包。”表明芝麻与绿豆都具有排毒的功能。用芝麻榨取的香油,不仅是调味佳品,也广泛应用于食疗解毒。
除此之外,寒露节气还与重阳节相近,人们会在这个时节品尝花糕,寓意着“步步高升”。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细花糕”“金钱花糕”等多种样式。
菊花茶,坚持喝
寒露时节,菊花成为最亮丽的风景线。与大多数春夏盛开的花朵不同,菊花选择了在寒冷的季节里开放,展现出它的坚韧和美丽。在寒露的三候中,“菊始黄华”描绘了菊花在这个时候的普遍盛开。
菊花以其独特的姿态和艳丽的色彩,成为了寒露时节的代表花卉。无论是公园、街道还是家庭园中,都能看到菊花的美丽身影。此外,由于重阳节临近,有些地方有着喝菊花酒的习俗,使得重阳节也被称为“菊花节”。
秋天丰收后,温州人善于利用这个季节的特点,酿制各种美酒。在寒露时节,他们也会加入初开的菊花和青翠的枝叶,混合在粮食中一起酿酒。这种菊花酒据说对身体有很大的益处。
古人会在寒露这一天取井中的水来浸造滋补五脏的丸药或药酒。而现代人则更喜欢饮用枸杞菊花茶,不仅口感美味,还具有美容养颜的功效。如果觉得麻烦,也可以泡上一壶酒或茶,每天坚持喝,也能使人看起来更加神采奕奕。
秋钓边,醉江蟹
寒露时节,大江南北的风景都换上了深秋的装扮。在江南地区,菊花盛开,人们除了欣赏菊花,还有吃螃蟹、钓鱼的习俗,甚至有“秋钓边”的说法。这个说法是指,每到寒露时节,气温快速下降,深水处已经无法被太阳晒透,鱼儿便都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游去,因此人们在这个时候钓鱼,就形成了“秋钓边”的习俗。
在湘南地区,产桐子、油茶的地区有禁山的习俗,只有等到寒露开禁后才能上山采摘茶籽。这个习俗已经延续了很长时间,大人小孩都会在这天一起上山采摘茶籽,热闹非凡。
湘西侗族人民则有寒露制腌鱼的习俗。据说在这天用米酒、食盐、糯米饭、辣椒面、花椒粉、姜丝等作料腌制的鱼味道特别好。这些腌鱼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后,口感鲜美,是当地人冬季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
寒露前后,虾蟹繁多,老南京人有寒露节气蒸螃蟹的习惯。这时候的母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因此,每到寒露节气,南京人就会蒸一些螃蟹来满足自己的舌尖味蕾。
而在温州,人们除了品尝鲜活美味的肥蟹之外,还喜欢醉制别有风味的河蟹或江蟹。有的用米酒来醉制,有的用盐水来呛制,更有的把鲜蟹醉后再将里面膏汁挑出来单独存放,以便招待亲朋好友时品尝。这些都是温州地区的特色美食之一。
觅秋茶
寒露时节,天气渐冷,秋分至寒露,正是秋茶的采摘时期。其中,以正秋茶最为珍贵,每年寒露的前三天和后四天所采之茶,称为正秋茶。虽然茶有春秋之分,但喝茶却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着寒露的到来,新茶已经上市,人们可以品尝到各种美味的新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