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标志着秋季的开始。当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即为秋分。这个节气通常在公历9月22日至24日之间。
秋分的名字中的“分”字意味着“平分”或“一半”,它不仅表示昼夜平分,还表示秋季被平分成两半。在秋分之后,太阳光的直射位置向南移动,导致北半球的白天变短,夜晚变长,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逐日下降。
此外,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人们会祭祀月亮以表达对农业神灵的敬仰和感激。然而,由于秋分不一定每天都有圆月,这个节日后来被移至农历八月十五日,即现在的中秋节。
秋分的习俗
秋分吃秋菜
秋菜是一种野苋菜,被称为秋碧蒿。在秋分那天,全村人都会去采摘秋菜,并按照和制作春汤相同的方法,与鱼片一起制成秋汤。这个习俗的含义是“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意味着在秋天的时候,通过食用秋菜和鱼片制成的秋汤,可以清洁身体内部的脏器,保持身体健康和平安。
粘雀子嘴
在这一天,客家农民会按照习俗放假,每家都会吃汤圆,有些家庭会煮十多个或二三十个没有包心的汤圆,然后用细竹叉扦着放在室外田边地坎的地方,这就是所谓的“粘雀子嘴”。这个习俗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雀子破坏庄稼。
放风筝
在秋分期间,客家孩子们会抓住这个好时机放风筝,甚至大人们也会参与其中。风筝的种类繁多,包括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和月儿光风筝等,大的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
送秋牛
送秋牛就是将二开红纸或黄纸上印上全年的农历节气,并印上农夫耕田的图样,这就是所谓的“秋牛图”。送图的人通常是些擅长言辞、能唱民谣的民间艺人,他们主要讲述一些关于秋耕的吉祥话语,以提醒人们不要错过农时。每到一家,他们就会根据眼前的情景即兴发挥,用生动韵律的言辞说出恰如其分的话语,直到主人感到高兴并给予报酬为止。这些艺人所用的言辞虽然都是随口而出的,但却句句动听、韵律十足。这个习俗被称为“说秋”,而那些送秋牛图的人则被称为“秋官”。
竖蛋
这段文本描述了秋分时节流行的“竖蛋”游戏。这个被称为“中国习俗”的游戏玩法简单易懂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出生四五天的新鲜鸡蛋,尝试轻轻地、小心翼翼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很多人尝试后失败了,但也有不少人成功。秋分成为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因此有“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成功竖立起来的蛋儿显得非常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