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第三个节气,也是干支历午月的起始。每年公历6月5日至7日,太阳黄经达到75度时,就是芒种交节的时间。“芒种”的含义是有芒的谷类作物可以种植,过了这个时节点种植成活率就越来越低。这个节气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的种植。
芒种节气对于农耕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农历书记载,芒种节气适合种植有芒的谷类作物,同时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过了这个时节点种植成活率就会越来越低。民间谚语“芒种不种,再种无用”也说明了这一点。芒种是一个忙碌的节气,农民们忙着播种晚稻等农作物。对于中国大部分地区来说,芒种一到,就意味着一年中最忙的时节开始了。
芒种至夏至这半个月是秋熟作物播种、移栽、苗期管理的大忙高潮。农民们会在这个时候忙着插秧、浇水、施肥等农事活动。同时,这个时节也是水稻等农作物生长最旺盛的时期,需要大量的水分,适中的降雨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中国古代农耕作物水分补充主要依靠天上降水和地上河流,因此芒种节气对于农业生产和水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芒种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对于农民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在这个时节里,他们需要抓紧时机进行农事活动,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
芒种风俗
1、安苗
安苗是皖南地区一种历史悠久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朝初年。在芒种时节,当地农民已经种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会举行安苗祭祀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家家户户会用新麦面蒸发包,将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这些供品通常被摆放在神龛前或祭祀场上,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除了制作祭祀供品,当地农民还会进行一系列的仪式和活动,如跳神、唱戏、放烟花等,以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2、打泥巴仗
在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时节都会举办打泥巴仗节,这是一个充满欢乐和互动的传统节日。
在这个节日中,新婚夫妇通常会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这种活动不仅增强了彼此之间的友谊和团结,还展示了青年男女的勇气和力量。
在活动结束后,大家会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人通常会成为最受欢迎的人。这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也寓意着丰收和富饶。
3、煮梅
在南方的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历史上,三国时期就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可见青梅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独特的营养保健功能,如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
然而,新鲜梅子由于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因此需要进行加工才能食用。这种加工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煮梅。通过煮梅,可以使梅子的口感变得更加柔和,酸涩味道也会有所降低。
4、吃君踏菜
在宁波地区,芒种时节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习俗,那就是吃君踏菜。君踏菜是南方地区芒种节气前后的一种季节性蔬菜,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在宁波,当地人相信吃君踏菜可以预防痱子的出现。因为在芒种时节,气温升高,湿度大,人们容易出汗,这时候吃一些君踏菜可以帮助身体清热解毒,保持皮肤清洁,从而预防痱子的出现。
君踏菜不仅口感清爽,营养丰富,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在宁波地区,人们还会将君踏菜搭配其他食材一起烹饪,做成各种美食,如君踏菜炒鸡蛋、君踏菜炖豆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