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忠三式—国学公益大讲
在线留言
返回首页
文忠三式公益大讲堂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经典
二气莫交争,春分雨处行。(二十四节气-春分)
来源: | 作者:文忠三式国学 | 发布时间: 2023-11-09 | 92 次浏览 | 分享到:

       春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春季的第四个阶段。它的名字中的“分”并不是简单的分割,而是蕴含着更深的含义。首先,“季节平分”,从立春到立夏,春季被平分成两半,而春分日就正好处在两个节气之间,可以说是春季的真正中点。其次,“昼夜平分”,在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使得白天和黑夜各为12小时,实现了真正的昼夜平衡。


       春分的气候特点温暖而阳光明媚,让人感觉舒适宜人。《春秋繁露》中提到:“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充分说明了春分的最大特点。此时,阳光从正东升起,从正西落下,阴阳平衡,冷热均衡。


       从气候规律来看,春分后,江南地区的降水量会迅速增多,进入春季的“桃花汛”期。然而在东北、华北和西北的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仍然较少,因此抗御春旱是此时农业生产的主要问题。


       在天文学上,春分也具有重大意义。春分日当天,太阳直射赤道,使得南北半球的昼夜平分。自此以后,太阳直射位置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导致北半球的白昼开始长于黑夜,而南半球则相反。


       春分后,中国大部分地区都进入了明媚的春天,除了青藏高原、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北部。在这个时节,中国民间有着许多传统风俗,如放风筝、吃春菜、立蛋等,都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活的乐趣。


       在古代,春分被称为“日中”、“日夜分”和“仲春之月”。在这个时节,中国民间有着放风筝的传统风俗,其中更是有妇孺争先恐后的参与。民谚中也有“吃了荠菜,百蔬不鲜”的说法,表达了人们对春菜的喜爱和珍视。而在岭南地区,“春分”更是有着吃春菜的风俗,成为了一种地方特色的文化。


       还有一句“春分到,蛋儿俏”的民间说法。这是因为春分时节,白天和黑夜的时间相等,地球重力场处于平衡状态,有利于鸡蛋保持站立不倒。每到春分这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游戏试验,希望通过这个游戏来庆祝春天的到来。


1、立蛋

       每年的春分时节,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会进行一项被称为“竖蛋”的传统活动。这个习俗在中国由来已久,也被广泛称为“中国习俗”。尽管它的起源和流传过程尚未得到全面的考证,但它的简单易行和富有趣味性使得它在全球范围内都广受欢迎。

       竖蛋的玩法非常简单。首先,挑选一个表面光滑、完好无损的新鲜鸡蛋。然后,找到一个平稳的平面,如桌面或地板,确保周围没有强烈的震动或气流。将鸡蛋小心地放在平面上,双手扶住鸡蛋,轻轻地调整蛋壳的方向,使其平衡稳定。逐渐松开双手,让鸡蛋自由竖立。注意不要用力过猛或摇晃鸡蛋,以免破坏平衡。如果鸡蛋成功竖立起来,保持稳定不动,就可以视为成功完成竖蛋试验。


2、吃春菜

       春菜,顾名思义,是春天的蔬菜。在岭南一带,春分时节有着吃春菜的风俗。"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们称之为"春碧蒿"。每当春分那天,全村的人们都会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常常能找到嫩绿的春菜,长约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春菜通常会与鱼片一起煮汤,叫做"春汤"。有一首顺口溜这样描述:"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在过去,岭南的四邑有"春分吃春菜"的习俗。这种"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从田野中采摘回来的春菜通常会与鱼片一起煮汤,叫做"春汤"。据说这种汤有"灌洗内脏,洗涤肝肠"的作用。全家人不论老少,都能因此而享受到平安健康的生活。

       在阳江地区,妇女们会在春分这天到山上采集各种花卉的叶子,将其研磨成粉末,再与米粉混合在一起做成汤面。这种传统习俗相传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3、送春牛

       春牛图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民间艺术,通常在春分时节送给人们。它是由一张红纸或黄纸上印有全年农历节气和农夫耕田的图案组成的,因此得名“春牛图”。

       送春牛图的人通常是擅长歌唱和说话的人,他们会在每一家即兴表演,用流畅动听的语言讲述春耕和吉祥的话题,直到主人感到高兴并给予报酬为止。这些言词通常都是随口而出的,但每一句都富有韵律,听起来非常悦耳。

       这种表演被称为“说春”,而表演者则被称为“春官”。在送出春牛图的过程中,春官们还会唱一些传统的歌曲,讲述一些有关春天和农业的故事,以增加节日的气氛和让人们更加了解农业的重要性。


4、粘雀子嘴

        在春分这一天,农民们会在家里煮汤圆吃,并且还会煮十多个或二三十个没有包心的汤圆,用细竹叉扦好置于室外田边地坎,这就是所谓的“粘雀子嘴”。通过这样的方式,他们希望能够保佑庄稼免受雀子的侵害,从而获得一个好的收成。


5、踏青、放风筝

       春分后,人们开始享受户外活动,踏青和放风筝是其中的两个重要项目。在古代,春分时还有一个特别的习俗,那就是簪花喝酒。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在这一天戴上鲜花,享受春天的美好。

       放风筝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户外活动。在古代,风筝被称为“鹞”、“鸢”,这些名字都与猛禽有关。如今,风筝的形状各种各样,春天放的多半为燕子风筝。人们在空旷的场地放飞五颜六色的风筝,欣赏它们在空中翱翔的美丽姿态。

       踏青则是另一种享受春天的方式。人们会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走进大自然,欣赏万物复苏的美景。在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大自然中漫步,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和美好。


热点资讯
资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