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一个古老且充满文化内涵的节日,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月仪式,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庆祝形式。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举行一系列传统活动,如赏月、吃月饼、看花灯等,以表达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中秋节被认为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在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而到了中秋节这个节日正式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回娘家团聚,以寓圆满、吉庆之意。
中秋节的传统活动有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赏月。在这个时候,气温已经逐渐转凉,天空高远晴朗,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令。人们会在晚上聚集在一起,观赏明亮的月亮,共享这个美好的时刻。此外,人们还会吃月饼、看花灯等,以表达对节日的庆祝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秋节的习俗:
1、赏月
中秋赏月的习俗正式形成于唐代。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玄宗在八月十五日夜晚举办了文酒宴会,与宫内直宿的学士们一同观赏明月。此后,每年八月十五,唐朝皇室都照例举行赏月活动。唐玄宗还下令在太液池西岸修建百丈高的高台,但因为安史之乱爆发而未能完工。自唐玄宗之后,中秋咏月的诗歌大量出现。例如,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湓亭望月》中写道:“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韦庄的《送李秀才归荆溪》中写道:“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司空图的《中秋》中写道:“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北宋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中则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些是中秋赏月的佳句。不仅文人学士赏月、咏月,平民百姓也“千家看露湿,万里觉天清”,中秋节赏月的风俗在宋代十分盛行。据《东京梦华录》卷八《中秋》记载:“中秋节前,各店铺都卖新酒,重新装饰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市民争相饮酒至午未之交……中秋节夜晚,富贵人家搭建了华丽的台榭,而普通民众则争相到酒楼玩月……儿童们则整夜嬉戏玩耍,夜市人声鼎沸,热闹至通宵达旦。”
2、 追月
"追月"是指过了农历八月十五之后,人们仍然对月亮的美景感到兴犹未尽,于是选择在次日的晚上再次欣赏月亮。在这个时候,许多人会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参加,继续欣赏月亮的美景,这就是所谓的"追月"。根据清人陈子厚所著的《岭南杂事钞》序言中记载:“广东地区的人们喜欢在八月十六日的夜晚,聚集亲朋好友,摆上酒菜美食,共同欣赏月亮,称之为'追月'。”
3、猜谜
在中秋月圆之夜,公共场所挂满了灯笼,人们欢聚一堂,竞猜灯笼上所写的谜语。这是一项古老而又富有智慧的活动,深受年轻男女的喜爱。在这个时刻,爱情的故事也时常发生,一些情侣在活动中相识、相知、相爱,因此中秋猜灯谜也成为了男女恋爱的衍生形式之一。
4、吃月饼
月饼,别名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祀月神的贡品。最初,月饼是用来祭祀月神的供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将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作为家人团聚的重要象征。月饼象征着团圆和幸福,被当作节日食品,用于祭月和赠送亲友。
5、赏桂花、饮桂花酒
中秋佳节,百姓人家制作月饼、品尝月饼,同时欣赏着桂花绽放的美景。桂花制成的食品中,糕点、糖果最为常见。月圆之夜,人们抬头仰望月中丹桂,享受着阵阵桂香,品味着香甜的桂花蜜酒,一家人的团聚和乐融融,成为这个节日最美好的享受。然而在现代,人们逐渐以红酒来代替传统的桂花蜜酒。
6、耍禄仔
在过去的中秋节,儿童们非常喜欢玩一种叫做“耍禄仔”的游戏。他们用柚子壳雕刻出通花,中间挂上灯笼,然后成群结队地提着灯笼玩耍,或者提着各种动物、瓜果形状的灯色,沿着街道唱着“耍禄歌”。这首歌谣的内容如下:“耍禄仔,耍禄儿,点明灯。识斯文者重斯文,天下读书为第一,莫谓文章无用处,古云一字值千金,自有书中出贵人……”在尽情玩耍之后,儿童们会各自回家享用月饼和各种果品。
7、扎灯笼
在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之际,孩子们在家长的协助下,忙着用竹纸扎成各种形状的灯笼。这些灯笼包括可爱的兔仔灯、杨桃灯,也有正方形的灯笼。除此之外,很多小朋友也喜欢用水果皮扎制灯笼,木瓜灯、香蕉灯等都是他们的创作。而最简单的是“柚皮灯”,几乎每家每户的小孩都能做。
中秋之夜,孩子们提着扎好的灯笼,聚在一起“树中秋”,享受节日的欢乐。而情侣们也会手提灯笼,相依赏月,增添了浪漫的氛围。
在南方,中秋玩花灯是一项重要的活动。许多地方会举行花灯展览,让人目不暇接。这些花灯形式多样,有纸竹扎制的各种花灯,也有简单实用的柚子灯、南瓜灯和桔子灯。
8、中秋宴俗
在古代中国,中秋节的宴会习俗在宫廷中最为精致。明代的宫廷在中秋节时兴吃螃蟹。人们用蒲包蒸熟螃蟹后,众人围坐在一起品尝,搭配酒醋食用。吃完后,人们会饮用苏叶汤,并使用它来洗手。宴会桌的周围摆满了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令水果,还会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
在清代,宫廷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置一架屏风,屏风两侧放置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鲜藕。屏风前放置一张八仙桌,上置一个特大的月饼,四周点缀着各种糕点和瓜果。祭祀完毕后,按照皇家人口将月饼切作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称为“吃团圆饼”。清宫的月饼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像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直径约二尺许,重约二十斤。
9、浙江观潮
在古代的浙江地区,除了中秋赏月之外,观潮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中秋活动。中秋观潮的风俗可以追溯到汉代,早在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代以后,中秋观潮的风俗更加盛行。明代朱廷焕的《增补武林旧事》和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中也有关于观潮的记载。人们会在中秋节这一天前往江边或海边观赏涨潮的景象,感受潮水的雄伟和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