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文忠三式传承人主讲的《探秘易经,把握命运之谜》讲座圆满落幕。这场讲座的层次清晰,理论详实,通过案例分析,为书友们提供了具有较强实践性的生活指导方法,深受大家的欢迎。
本次讲座主要涉及了《易经》其书、六十四卦、阴阳五行、金钱卦、梅花易数以及人文风水等六个方面的内容。由于内容丰富,每个部分都有所侧重。
在讲座的开篇,文忠三式传承人首先为我们普及了关于《周易》的知识。他指出,《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我们通常称《周易》为《易经》。“周”有三层含义:周朝、周代;周备、周普;周而复始、筹划。“易”也有三层含义:变易,即生生不息的变化;不易,即永恒的规律;简易,即简单易行。
孔子曾说:《易》能弥纶天地之道,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因此可知幽明之故、生死之说,以及乐天知命、尽人事而知天命的道理。
在谈到《周易》的内容时,讲座提到了阴阳、五行、干支、八卦等基础元素,以及《易经》和《易传》的核心部分。此外,还探讨了义理派和象数派两个流派的应用。
讲座还涉及了《周易》的起源,指出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经历了伏羲、文王、孔子等漫长的历程。伏羲画八卦,文王演《周易》、作卦爻辞,孔子撰《易传》发挥易学精义。自班固《汉书·艺文志》以来,被习称为“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即:上古伏羲、中古文王、近古孔子。
此外,《周易》的思想文化被视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潮、主干、主旋律。它也是六经的主要内容:《易经》《尚书》《诗经》《礼经》《乐经》《春秋》。
在谈到《周易》的认知时,讲座引用了《论语》、《礼记》中的名言。孔子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五十岁时学习《易》,就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礼记》中也提到:清洁宁静精细微妙,《易》的教诲所在。先了解天地的规律,然后才能了解人间的道理。
清华大学校训来自《易》之《易传》十翼——“象传”,内容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体现了《易经》中的修身思维。
讲座还强调了《周易》的实践意义。《周易》含盖万有,纲纪群伦,广大精微,包罗万象,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它也是自然规律转移到人事方面的伦理,几乎近于事实。来源于生活,指导生活。《周易·贲卦·彖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句话强调了观察天文和人文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与生活的关系。
本次讲座让书友们对《易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为书友们提供了一个更优质的文化交流平台。通过学习《易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让人生更加智慧。